|


《弟子規》是童蒙養正的國學經典;是為人子弟在家、出外、待人接物、求學等方面應有的禮儀與規范,全篇主要講究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。兒童時期,是每個人一 生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,如果能夠牢記圣人的教誨,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,日積月累,必將奠定孩子一 生為人處世、幸福成功的基礎。
《弟子規》作為國學經典,韻律感強,朗朗上口,三字一句,言簡而意豐,可以讓孩子在優美的韻律中接受中華文化熏陶、濡染,學習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古代圣賢的智慧,從而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,培養優秀的人格品質。



專家溫馨提示:
附錄:《從微塵到寶塔》——開創教育無窮的新希望談四階段的人生教育
我們關心教育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,故參酌古今教育方式,提出“四階段的教育理念”供各界人士參考。本文僅就其重點略述之,期能拋磚引玉加以引申闡發,并愿與關心教育的家長和教師們共勵,并付之實踐。本文以品德智慧教育為主,希望能和目前學校中的知識技能教育相輔相成,以培養更具有深刻文化素養、知識豐富、身心和諧的現代中國人!
第一階段:幼兒養性——優美人格的奠定
眾所周知,0--3歲是人的一生中“可塑性最高,施教最容易”的階段,正是教育的黃金時期,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輕易錯過。如何在這張純凈的白紙上,彩繪出最優美的底案,建構其長達一生端正屹立的盤基,實是天下父母們應該共同關心的重要課題。
回顧反省人的一生,大家莫不深切同感“江山易改,本性難易”?。我們可以肯定的說,人生最難化者唯習性;良好的習性一旦養成,則終身受益不盡,反之將受害無窮,因此第一階段“幼兒養性”的教育特別重要。這段期間的幼兒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,然其純凈的心靈對外界周圍的一切訊息,卻能靠高度直覺而全面吸收,猶如明鏡照攝景物一般,不加選擇地全部接受,此時正是構成其一生性情及品格基礎的重要決定時期,此時的教育端賴父母主動給予正確的引導。
正確了解幼兒學習特性后,我們建議父母以最輕松簡易的方式來進行教育,今略述一些方法以供參考,若能舉一反三,善巧融通,則不難掌握幼兒養性教育的要旨。例如父母手抱幼兒或陪他嬉戲時,常用愉快的心情,輕柔的贊美肯定孩子:“你(或直呼其名)是最孝順的孩子、你是最善良的孩子、你是最慷慨的孩子、你是最開朗的孩子、你是最聰明的孩子、你是最健康的孩子、你是最勤快的孩子、你是最喜歡讀書的孩子……”不勝枚舉。此外父母亦可時常播放優美的中西古典音樂,以培養其優雅的性情。
營造良好的教育氣氛與學習環境,是影響孩子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父母希望子女未來具備特質(果),現在就應該如何的贊美肯定孩子(因),如此每天幾次愉快的贊美肯定他,必然先入為主的深深印入幼兒純凈的心底,形成他終身不移的人格特質。良好習性的養成,優美人格的奠定,就在父母輕松愉快的贊美肯定中不知不覺的完成;秉性良好的孩子,經此贊美肯定后,會發展得更加自信完善;秉性中下的孩子,更需要父母加倍的贊美肯定來彌補,以導正或減輕其不良習性于無形中,這可是幼兒發育的秘訣,賢明的父母們,請千萬別錯過這短短的三年啊!